- 王敏远;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的刑事诉讼法修改共识问题研讨会2007年11月10日在京举行。来自全国人大法工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全国律师协会等相关部门的法律界人士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50余人,共聚一堂,围绕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中的原则、机制以及与国际条约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研讨交流。本刊特组织专题,摘要刊发部分与会代表的发言,供读者参考。
2007年23期 No.515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光中;
<正>将刑事诉讼法修改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研讨的主题非常有必要,特别是我们应当在党的十七大报告的精神指引下讨论刑事诉讼法再修改问题。十七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更加强调人民民主、社会公正,更加强调依法治国、加快建设
2007年23期 No.515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4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军;
<正>立法易、司法难。1996年,刑事诉讼法作了第一次修订,确立了以当事人主义为主兼纳职权主义的诉讼模式,形成了可以说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刑事审判方式,赢得了国内、国际的高度评价。但回过头来审视,会发现刑事诉讼法的实际运作、
2007年23期 No.515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戴玉忠;
<正>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在党的十七大闭幕后不久,举行这次刑事法前沿论坛,就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共识问题进行研讨,很有意义。"完善诉讼程序"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要求,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列入了十届全国人大立
2007年23期 No.515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国庆;
<正>立法的过程是协商一致、达成共识的过程。刑事诉讼法的修改需要各机关达成共识,这对立法的影响很大。我国的立法习惯实际上一直以来都坚持协商一致原则,即在相关部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写入法律中,便于法律执行。我们应从建设法治国家的角度,从有效维护社会秩序、司
2007年23期 No.515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卫东;
<正>修改刑事诉讼法不能以达成共识为标准衡量需要修改问题,应该从哪些问题最重要、最迫切、最应当修改来考量,应当从完善我国诉讼制度的大局出发,从提高人权保障水平、完善程序法治的大局出发统筹考虑需要修改的问题。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改未完成立法规划,未必是坏事情,因为很多问题还没有研究透彻,仓促
2007年23期 No.515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1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卞建林;
<正>随着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复核权,理论界与实务界最大的共识就是死刑案件应当实行最为严格的诉讼程序和人权保障标准。下面围绕此问题谈几点意见:首先是关于死刑特别程序的概念。目前我国并不存在只适用于死刑案件并贯穿诉讼始终的特别程序,只有死刑复核程序。在诉讼的各个阶段或每项诉讼制度都
2007年23期 No.515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4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顾永忠;
<正>当前我国刑事司法面对的突出矛盾概括起来有四个:刑事案件数量的大幅增长与司法机关办案人员严重不足的矛盾;刑事案件数量的大幅增长与刑事辩护率明显下降的矛盾;刑事案件数量的大幅增长造成的刑事司法活动整体公正与效率难以协调的矛
2007年23期 No.515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7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李忠诚;
<正>先谈谈死刑复核程序中检察机关介入监督的问题。死刑复核程序作为决定人的生命的重要程序,检察机关应当介入,刑事诉讼法第八条规定了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为检察机关介入死刑复核程序提供了
2007年23期 No.515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汪建成;
<正>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非常重要,它带有纲领性,具有指导作用。这次大会提供的背景材料里列了三个基本原则作为共识原则,分别是无罪推定原则、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和禁止双重危险原则。这三个原则都很重要,但我个人认为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则,一个是有效辩护原
2007年23期 No.515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1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左卫民;
<正>对于中国刑事诉讼立法的若干重要问题,包括是否增加无罪推定、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及禁止双重处罚这三项原则,理论界内部、理论与实务界之间尚未达成基本一致的共识,尚需进一步研究。确立这三个原则应当是正确的,但如何体现到操作中则分歧很大,无罪推定与反对强迫原则
2007年23期 No.515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4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建明;
<正>特殊侦查、秘密侦查是遏制刑讯逼供问题的通道,理论界与实务界对此抱有很大希望。遏制刑讯逼供,追求人权保障,难免会对诉讼效率带来一定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增加秘密侦查方面的规定有助于缓解法律改革给执法效率带来的消极影响。
2007年23期 No.515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公义;
<正>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应当体现控辩审三方的分离,现行刑事诉讼法中对这一原则体现的不够充分;同时要体现控辩平等原则,在法庭上控辩双方应该是平等的,以利于保护公民权利。法院只能被动中立地裁判,不能积极地推动审判。目前刑事辩护率较低,不足50%,有的地方甚至不足5%。辩护制度是衡量一国法治程度的重要标志,应当予以完善。
2007年23期 No.515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锁正杰;
<正>首先,关于按照国际公约的表述规定无罪推定原则问题。我建议从有利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角度考虑,可不修改目前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的表述。无罪推定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规定公民法律地位的宪法原则。现在刑事诉讼法的表述,即使不是真正的无罪推定原则,也起到了类似的作用。司法实
2007年23期 No.515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何家弘;
世界各国检警关系的主要模式是检察领导或者指导警察。这种模式符合刑事诉讼或刑事司法的规律,符合社会职业分工的规律和体现了法治的要求。但是,我国的检警关系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模式,即通常所说的"公检法"模式,其形成的原因包括三个方面,即"流水线"诉讼模式是其制度原因,以"侦查为中心"的诉讼观是其思想原因,强调社会稳定是其历史原因。和谐社会语境下的检警关系,即检察指导警察的关系,应该是符合和谐社会需要与刑事司法规律、自身能够保持和谐和互补的关系。
2007年23期 No.515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9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7 ] |[阅读次数:0 ] - 胡东平;
量刑时应当考虑人格因素,是刑法学界的共识。从相对报应的刑罚观以及我国现行刑法的有关规定来看,定罪时应当考虑人格因素。社会危害性是行为的客观损害性与行为人的人格危险性相加的结果。在现行刑法体制下,人格因素作为构成要件的一部分影响定罪。随着人格测定技术的完善,人格因素将与犯罪构成形成二元化定罪的新路径。
2007年23期 No.515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赵军;彭志刚;
《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第5条规定了"参加有组织犯罪集团行为的刑事定罪"问题,要求各缔约国将该条所规定的"故意行为"规定为国内法上的"刑事犯罪"。然而,在我国现行刑法中,无论是总则有关"犯罪集团"的规定,还是分则关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规定,都不能完全解决公约所要求的刑事定罪问题。本文从分析我国刑法相关概念与公约相应规定的关系入手,立足公约立法精神,结合我国立法现状,提出了改进、完善我国相应刑法规范的具体方案。
2007年23期 No.515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韩世彪;陈思民;杜国强;聂立泽;胡陆生;孙永生;张波;
职务侵占罪是指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如在商品房销售中,有的公司职员利用职权擅自降价,再收受买方节省房款中的部分款项,此种行为究竟是职务侵占还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司法实务界存在分歧。本期"疑案精解"由本刊与广东省增城市人民检察院共同组织,结合典型案例,邀请专家学者对上述问题作深入分析,以期为实践中正确认识、处理此类案件提供借鉴。
2007年23期 No.515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史笑晓;
<正>案情简介2007年6月18日10时40分许,陈某骑自行车带着不满2周岁的孙女林某在某市一直街慢速行进。被告人毛某见林某右手腕上戴有一金手镯,遂起歹心,即刻跑上前,趁坐在自行车后座的林某不备,抓下林某手上的金手镯后快速往反向行走。林某即刻哭叫:"奶奶,我手痛",陈某停车一看,孙女的手镯不见了,手腕上有一圈红印,
2007年23期 No.515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大力;张帆;
<正>案情简介赵某经过预谋,打电话给曾与其做过无绳电话生意的湖北商人陆某,称有无绳电话要卖,陆某遂派业务员孙某前往看货。2006年11月26日上午,赵某找到被告人任某,让任某在齐齐哈尔市找两个朋友将孙某控制住,然后向陆某要钱。当日,赵某让孙某看了11部无绳电话,以此为诱饵使其相信有货。27日上午10时,在齐
2007年23期 No.515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