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检察

访问量:74977

高层声音

  • 高层声音

    <正>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

    2007年21期 No.513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2007年刑法学年会专题

  • “机关”不宜规定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马克昌;

    9月下旬,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在长春召开。年会围绕单位犯罪基本理论、死刑的司法限制和《刑法修正案(六)》的理论与实务等三大问题展开研讨。与会专家学者立足于我国司法实践,结合域外的刑法理论与经验,就我国刑法的修改与完善发表了许多有益的看法。年会共收到论文230余篇,本刊选择年会论文中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集中摘登,以飨读者。

    2007年21期 No.513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5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对单位犯罪的挑战

    莫晓宇;

    <正>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制度的构建步伐进一步加快。与此同时,随着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既有法律制度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日趋理性,有关规范市场主体及市场主体之间行为

    2007年21期 No.513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死刑适用与执行中的司法限制

    屠晓景;

    <正>死刑具体适用中的司法限制原则虽然不少专家学者呼吁在立法上大量削减死刑罪名,但是,对死刑适用的司法限制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更为重要。因为对死刑的立法规定是对事而不是对人,死刑的司法适用则针对的是具体的案犯,如果司法适用不当,就会扩大死刑的适用范围,甚至

    2007年21期 No.513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检察机关在死刑控制中的作用

    徐汉明;杨剑波;

    <正>死刑司法控制的意义在于适应构建和谐社会新形势,落实推进中国特色刑事法治现代化新任务,符合我国刑事司法阶段性特征与未来发展目标相衔接的新特点。从宏观方面来看,死刑司法控制

    2007年21期 No.513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贪污贿赂犯罪的死刑改良及刑罚结构调整

    余捷;

    <正>贪污贿赂犯罪的死刑改良死刑问题是贪污贿赂犯罪刑罚结构中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暂时保留贪污贿赂犯罪的死刑,但同时应予必要的改良。"改良"而非"废除"足以表明笔者的态度。在笔

    2007年21期 No.513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5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刑法修正案(六)》的“严厉化”

    张利兆;

    <正>2006年6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六)》,对刑法有关安全生产事故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犯罪等规定作了修改和补充。应该说,

    2007年21期 No.513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刑法修正案(六)》适用中的三个问题

    隋光伟;

    <正>一、利用职务之便非法谋取利益问题近年来不少性质上不属于公司、企业的医疗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开处方、使用医疗器材的职务便利,非法收受售卖药品、医疗器材单位人员的贿

    2007年21期 No.513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破产犯罪与破产法的协调及立法完善

    李翔;

    <正>虚假破产行为及犯罪形态分析《刑法修正案(六)》中的虚假破产行为表现为公司、企业通过隐匿财产、承担虚构的债务或者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实施虚假破产,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其中,"隐匿财产",是指将公司的财

    2007年21期 No.513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司法改革探索

  • 铁路专门检察体制研究

    陈光中;赵琳琳;

    <正>十七大报告在谈到关于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问题时指出,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

    2007年21期 No.513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法学专论

  • 论公诉权的监督性

    谢佑平;江涌;

    我国的刑事诉讼活动从实证上接近大陆法系国家的刑事诉讼活动,检察机关的公诉权从总体看属于混合型的法律监督,其监督性具体表现在审查起诉、决定不起诉、决定起诉、公诉变更、出庭支持公诉和刑事抗诉权等每一个环节。所以,公诉权也就成为了一种监督权。这种监督权可以和国家的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形成兼容、交叉的权力结构。设计合理的法律监督权不会损害控辩平等和法院的审判权威。

    2007年21期 No.513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从翻供谈口供规则的完善

    马滔;

    <正>在我国,翻供已经成为刑事诉讼中一个重要现象,也是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必须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如何防止翻供,二是发生翻供怎么办?虽然翻供可能发生在各

    2007年21期 No.513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4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辩护权主体的二元结构辨析

    林林;

    辩护权主体和辩护权行使主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传统的主体观均以单一主体为认识原点,以主体对客体的单向逻辑关系来认识,必然造成主体关系认识上的缺位,以及主体间相互关系的盲区。根据主体间性理论,被追诉人和辩护人是利益共同体的主体关系,辩护权主体是二元的结构,被追诉人的主体地位是第一位的主导性的,辩护人是共同体中的次主体是第二位的。同时,被追诉人和辩护人既有一致的利益,也存在着利益上的矛盾,但是,通过充分发挥辩护职能,矛盾可以予以协调。

    2007年21期 No.513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论破坏监管秩序罪的几个问题

    夏道虎;吴占英;

    <正>一、破坏监管秩序罪行为要件解析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五条的规定,破坏监管秩序罪的行为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至少一种下列法定破坏监管秩序的行为。1.殴打监管人员。所谓"监管人员","不单是人民警察,还

    2007年21期 No.513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法律聚焦

  • 主观故意的证明标准与推定

    陈国庆;

    <正>毒品犯罪主观故意的认定问题涉及到刑法、刑事诉讼法的许多问题,的确非常复杂,在理论与实践上很难达成一致意见,我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是毒品犯罪"明知"问题,即毒品犯罪的主观故意的证明标准。

    2007年21期 No.513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7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引入概括性认识的概念

    李武清;

    <正>要证明毒品犯罪嫌疑人主观上明知是十分困难的,这是司法实践无法回避的一大难题。在这种情况下,理论界和实践中应引入概括性认识的概念,也就是概括性明知。所谓概括性认识,就是指行为人自称不知道是毒品,但是根据行为人

    2007年21期 No.513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事实推定的原则与方法

    陈瑞华;

    <正>对于毒品犯罪,全世界都存在认定犯罪主观故意困难的问题。在认定上,很多国家采取犯意诱惑、数量诱惑或机会诱惑,即实践中的警察圈套、诱惑侦查。如英美国家,采取严格责任。只要有这种行为,就推

    2007年21期 No.513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15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毒品犯罪主观故意认定之域外经验

    熊秋红;

    <正>联合国人权事务委员会在第13号一般性意见中要求:"指控若未得到确实证明不得假定被告人有罪"。指控得到确实证明,既包括对于客观要素的证明,也包括对于主观要素的证明。在毒品犯罪的主观

    2007年21期 No.513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5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从严把握毒品犯罪中主观故意的推定

    周和玉;

    <正>在司法实践中,有人主张对于毒品犯罪主观故意的证明可以进行"从重推定",即只要行为人的行为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就可以认定其具有毒品犯罪的故意。这种观点我认为不仅不符合现代刑事诉讼的基本精神

    2007年21期 No.513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4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主观明知的内容、程度及证明

    刘志伟;

    <正>犯罪故意中明知的内容,理论上通常认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行为人对犯罪构成要件事实本身的认识;二是行为人对犯罪构成要件事实的评价性认识。就毒品犯罪来说,所谓对构成要件事实本身的认识,可以简单概括为行为人明知自己走

    2007年21期 No.513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1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应考虑公众的一般认识标准

    周光权;

    <正>关于毒品犯罪主观故意的判定,我有两个基本的观点:第一,必须坚持从客观到主观的规则。实践中司法人员处理案件可能首先考虑主观方面,然后考虑客观有什么行为,这样容易导致对

    2007年21期 No.513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9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应当知道”与“可能知道”的差异与并存

    于志刚;

    <正>在走私、运输毒品案件中,对于查获的毒品,可以采用事实推定制度,只要结合案件的基本事实和具体的关联性、伴随性因素,能够判定、证明犯罪嫌疑人"应当知道"或者"可能知道"的,就可以认定其主观上"明知"。

    2007年21期 No.513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10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0 ]
  • 毒品犯罪主观“明知”的认定

    张寒玉;

    <正>一、毒品犯罪主观"明知"的内容第一,嫌疑人"明知"是毒品不等于"确知"是毒品,也包括其知道、认识到、意识到或者怀疑到"可能"是毒品,更不要求确切地知道是哪种毒品、毒品数量、毒品含量、具体

    2007年21期 No.513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9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0 ]
  • 主观明知推定的基本规则

    王凯石;

    <正>在推定中,基础事实与推定事实之间具有普遍的共存关系,依照经验法则,当基础事实出现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推定事实也会出现,两者具有高度的盖然性,只有极少数的情况例外。然而,推定的结论要符合

    2007年21期 No.513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8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前沿动态

立法建言

  • 资产追回制度与我国相关法律的完善

    张士金;

    <正>《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以下简称《反腐败公约》)为资产追回共同条款提供了一个独特而新颖的框架,在规定缔约国资产追回国际义务的同时,也赋予了缔约国更多的法律途径选择。我国是《反腐败公

    2007年21期 No.513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法苑随笔

  • 证人是靠不住的

    吴丹红;

    <正>记得有一本书的题目是《总统是靠不住的》,我写这个题目绝不是东施效颦,而是缘于长久以来对证人可信度的怀疑。我曾一度认为,证人证言是一种非常可靠的证据,因为证人与案件结果并无利害关

    2007年21期 No.513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从“曹操烧信”看“前科消灭”

    邹云翔;

    <正>《三国演义》里有个"曹操烧信"的典故。官渡之战后,曹军从袁绍军营里清理出一批书信,都是曹操手下的一些人暗地里写给袁绍的,……曹操力排众

    2007年21期 No.513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法治视窗

  • 加拿大联邦检察体制改革最新动态

    张健;

    <正>2006年12月,随着加拿大新一届联邦政府大力推行联邦责任制度,联邦检察机关从原来司法部内设的检控部门独立成为专门机关,强化了刑事检控职能,增强其依法行使职权的独立性,标志着加拿大

    2007年21期 No.513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观点撷要

  • 转化型抢劫罪存在未遂形态

    金坤;

    <正>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

    2007年21期 No.513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6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以赌博形式贿赂”的理解及数额认定

    杜心泉;

    <正>2007年7月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具体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近年来较为常见的

    2007年21期 No.513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刑事诉讼法应健全申请回避的告知制度

    杨立凡;

    <正>回避制度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基本制度,是保障程序公正,维护当事人合法权利的"第一道防线"。我国刑事诉讼法总则第三章对该制度进行了专门规定。但是,现行刑事诉讼法并未完整地设计

    2007年21期 No.513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