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检察

访问量:75019

  • 高层声音

    <正>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保障法官法检察官法贯彻实施各级党委要加强对法院、检察院工作的领导,按照法官法、检察官法的规定,加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领导班子建设。要帮助法院、检察院解决编制不足、人员素质不高等实际困难和问题。要保障司法经费,完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经费预算机制,制定经费保障基本标准,特别是要采取有效措施,重点保障好基层司法机关办公办案和人员工资等基本经费需求,加大时贫困地区司法机关的经费保障力度。要确保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确保法官、检察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要求司法机关从事招商引资、经济创收等活动,或者从事违背法定职责的其他事务。要切实加强与法官法、检察官法有关的法律和制度建设,保障法官法、检察官法的进一步深入贯彻实施。

    2005年14期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深入贯彻落实检察工作主题 努力推动公诉工作全面健康协调发展

    邱学强

    <正>公诉职能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检察机关在依法指控犯罪的同时,对刑事诉讼活动实施法律监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重要特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公诉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检察工作主题,明确进一步加强公诉工作、强化法律监督的总体任务和指导原则,坚持依法指控犯罪,强化诉讼监督,提高办案质量的公诉工作基本格局,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切实保障人权,努力推动公诉工作全面健康协调发展。

    2005年14期 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8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用检察工作主题统揽全部公诉工作

    <正>前不久召开的全国检察机关第三次公诉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诉工作的总体任务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依法指控犯罪,强化诉讼监督,提高办案质量,积极推进公诉改革,加强公诉队伍专业化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切实保障人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这一总体任务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表明,我们清醒地把握住了公诉工作的性质和在整个检察工作中所处的方位,反映了我们对公诉工作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体现了贯彻科学发展观对公诉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认真落实这个总体任务,公诉工作就一定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强化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005年14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整合公诉资源确保诉讼监督取得实效

    <正>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在经济保持长期高速发展的同时,刑事案件一直处于高发态势。2004年,全省检察机关共受理移送审查起诉案件70600件107093人,比2003年上升20.5%和20.6%;提起公诉案件62802件92481人,同比上升23.7%和24.2%,分别占全国提起公诉案件数的10.25%和10.33%。2004年,我省公诉部门人均办案62件,接近全国平均数的两倍。广东省公诉部门以占全国二十分之一的人力,完成了全国十分之一的工作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面对人少案多的局面,我们积极探索,从资源配置、机制建设等方面着手,全面提高公诉人的诉讼监督能力,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取得了一定实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2005年14期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规范工作运行机制着力提高公诉案件质量

    <正>为提高公诉工作水平和办案质量,近年来福建省各级检察机关公诉部门进一步加大公诉工作规范化管理力度,规范公诉工作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公诉案件质量保障体系,取得了明显成效。与2003年相比,2004年全省检察机关在受案数同比上升10.67%的情况下,不起诉人数和不起诉率同比分别下降11.5%和0.56%;追诉漏罪、漏犯同比分别上升843%和604%;无罪人数和无罪率同比分别下降44.7%和0.11%;抗诉改判率同比上升15%。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2005年14期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指使交通肇事者逃逸应当以窝藏罪定性

    周光权

    对指使肇事司机逃逸的行为以交通肇事共犯论有不合理性,不能仅仅因为逃逸行为是故意的,指使者和直接肇事者有共同的逃逸行为,就认定其成立共犯。对指使肇事司机逃逸的行为应以窝藏罪定罪。指使交通肇事者逃逸,构成窝藏罪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另外,指使者无须对肇事者逸逸所造成的死亡结果负责。

    2005年14期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8k]
    [下载次数:2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9 ] |[阅读次数:0 ]
  • “挪用积数”在挪用公款罪认定中的运用

    金建文,李根福

    挪用公款罪的定罪量刑将数额与时间强行分离,并在强行分离的基础上注重数额,轻视时间。本文提出“挪用积数”概念,它包含了“挪用时间”与“挪用数额”的任何变化,更能揭示挪用公款罪的本质。

    2005年14期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检察机关刑事诉讼全程录像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张珩

    <正>全程录像,是指检察机关在侦查和公诉等诉讼活动中为了核实案件事实,获取犯罪证据,运用视听技术对讯问犯罪嫌凝人、被告人以及询问证人、被害人的过程进行同步录像的一种诉讼活动。由于全程录像所形成的视听资料具有既能证明案件事实,又能反映程序事实的特点,所以各级检察机关相继要求在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询问证人、被害人时采取全程录像的方式来记录讯(询)问的全过程。但是,现在不少这类视听资料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具体内容上都有诸多不完善甚至有悖于法律的地方。这不仅不能使全程录像所形成的视听资料发挥应有作用,反而容易成为当事人翻供、证人翻证的借口。

    2005年14期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将他人借记卡磁条信息改写至本人卡上取款应如何定性

    张建升,江礼华,李恩慈,刘选,尹铮

    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交易支付手段,信用卡已经逐渐深入普通消费者的生活,与此同时,各类信用卡犯罪也日趋严重。然而,司法实践中,在打击信用卡犯罪活动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有待明晰的法律适用问题。本期“疑案精解”特邀专家对窃取他人借记卡磁条信息,改写至本人卡上取款的行为进行分析。

    2005年14期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7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使用罂粟壳做调料供人食用如何认定

    高继明 ,金石

    <正>案情简介李某、王某在筹备火锅店期间,为了增加火锅的香味,吸引顾客,扩大生意,两次从兰州市调料市场购回罂粟壳(碎片)27千克,并故意使用罂粟壳粉末作为火锅调料供顾客食用。自2003年10月开业至案发时,在67天的营业期内,共使用罂粟壳粉末4.8千克,食用人数达5000余人次。案发后查获剩余的罂粟壳(碎片)22.2千克。

    2005年14期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非法证据的排除及其举证责任分配

    张惠保 ,陈正

    <正>非法证据是刑事诉讼活动中一个不容回避的现象。立法和司法上如何对待非法证据,不仅反映了诉讼技术层面的差异,而且体现了诉讼文明程度和法治发展水平。然而,目前,我国立法对非法证据的排除规则和举证责任的分担尚没有明确规定,造成司法实践中做法不一。笔者就非法证据的排除规则及如何确认证据合法与否的举证责任谈点看法。

    2005年14期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4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检察机关处理涉法信访思考

    娄义鹏

    <正>人民检察院处理好涉法信访工作,是人民检察院落实“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重要措施之一。当前,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扩大,各种利益格局的调整,各种社会矛盾凸显,涉法信访问题更加复杂化。这就要求执法工作者必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增强依法做好涉法信访工作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检察院做好涉法信访工作,对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就检察机关如何处理好涉法信访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

    2005年14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保外就医病残鉴定之薄弱环节与制度完善

    周伟

    <正>一、引言暂予监外执行,是指对依照法律规定不适宜在监狱或者其他执行机关执行刑罚的罪犯,暂时采用不予关押的方式执行原判刑罚的变通方法。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的条件,即暂予监外执行只能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该罪犯应当是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或者是怀孕或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或者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该罪犯在监外执行应当没有社会危险性;该罪犯不是自伤自残。

    2005年14期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以符合诉讼规律的方式侦查取证——“侦查取证与人权保护”理论研讨会述要

    张建升

    <正>6月12日至13日,由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联合主办的“侦查取证与人权保护”理论研讨会在重庆召开,来自全国人大、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政法大学等立法机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公安、检察机关等实务界的代表共4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与会代表围绕“现代侦查技术的运用与人权保护”、“侦查程序中的律师帮助”、“侦查取证权力的司法控制”等四个主题,进行了深入、热烈的探讨。

    2005年14期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推行数字化管理提高办案质量——关于推行案件信息计算机管理的思考

    侯黎明

    <正>检察机关的案件管理,涉及到各业务部门以及办案工作的各个环节,诉讼流转的各个程序,从受理、办案、结案都与提高案件质量密切相关,在新的形势下,检察机关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应从检察一体化的角度出发,在整体检察业务的机制运行上考虑全面地进行案件的综合治理。特别是在实行新的业务运转机制的形势下,检察官独立办案的载体为办案组,数量比原有的办案处(科)增加较多,最根本的变化是由金字塔行政型权力组织结构转向扁平化专业组织结构、团队式的管理运作模式,传统的监控型管理转向授权型管理,原有的案件管理中,网络信息技术应用由单一的信息处理转向整个组织的信息分享、共同合作、工作流程改造等。这必然要求大大加强案件的综合管理工作。

    2005年14期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检察机关对刑罚变更执行的同步监督

    尚爱国

    <正>罪犯的减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等刑罚变更执行活动是重要的刑罚执行活动,也是实践中容易发生徇私舞弊、徇私枉法、滥用职权问题的环节。这就决定了减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必然会成为检察机关监所检察工作的重点。但是,由于法律关于刑罚执行监督的规定过于原则,造成实践中检察机关对于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监督的内容、模式和程序不统一,有的地方仅仅侧重事后监督,而忽视了事前监督,影响了监督的实效。笔者结合监所检察工作实际,试从立法精神着手论证刑罚变更执行同步监督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并提出完善同步监督具体程序和机制的建议,以期对刑罚执行监督工作和立法完善有所裨益。

    2005年14期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5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 试论检察官遴选制度的建构与完善

    马楠

    完善的检察官遴选制度可以推进检察官队伍专业化建设进程。应立足干检察官队伍状况,从实务角度出发研究符合检察工作规律和检察官特有属性的改革方案,通过设计初任遴选制度、晋升遴选制度和逐级遴选制度构建检察官职业轨道,实现检察官遴选制度的不断完善。

    2005年14期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数字类录像资料的简易检验方法

    刘君

    <正>录像资料的检验鉴定结论,在司法实践中是非常重要的证据。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可行的解决方案。长期以来一直采用观察、判断的方法,或提取音频进行声纹检验,既繁琐又不准确,证据说服力明显不足。笔者介绍的数字类录像资料的简易检验方法是在调研、试验的基础上,针对DV、DVCAM所拍摄的,用于法庭证据使用的录像资料中是否存在剪接进行检测而创造的实用而又直观的检验鉴定方法。时间码是摄像机在记录图像信号的时候,针对每一幅图像记录的惟一的时间编码。对记录在磁带上的每一幅画面进行编码就是时间码。在一盘磁带上,每一幅画面所对应的时间码是惟一的,记录完的磁带在进行回放的时候,其时间码的显示是无法清零的。

    2005年14期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稳定“一对一”受贿案件证据“六法”

    蔡立忠

    <正>“一对一”受贿犯罪案件与普通受贿案件相比,其作案手段更为隐蔽,证据更容易发生变化,取证认定工作更为艰难。针对“一对一”受贿案件犯罪手段隐密、证据稳定性差的特点,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对于提高成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实践,就解决“一对一”受贿案件证据稳定性问题作初步探讨。

    2005年14期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常修为检之德

    杜之平

    <正>什么是为检之德?首先,检察官是中国公民,要遵行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然后,才是恪守法律监督神圣使命中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其核心内容是忠诚、公正、清廉、严明,行为规范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目标是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当然,毋庸置疑,为检之德还包括家庭美德,以及传统道德中的精华。

    2005年14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讯问笔录不应由侦查人员宣读

    张平寿

    <正>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五条规定:讯问笔录应当交犯罪嫌疑人核对,对于没有阅读能力的,应当向他宣读。司法实践中,对于犯罪嫌疑人因属文盲或文化程度低而不能阅读讯问笔录的,一般都是由负责讯问的侦查人员向犯罪嫌疑人进行宣读。笔者以为,这种由

    2005年14期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佘祥林案的另一种思考

    陈峰

    <正>佘祥林被无罪释放了,法律终于给了佘祥林一个迟到的公正。当我们纷纷把目光投向无辜的佘祥林,拷问滥用刑罚对佘祥林造成的伤害时,还应看到一个死不瞑目的被害人——湖北省京山县雁门口镇吕冲村堰塘里的那名“女尸”。随着佘祥林妻子的出现,那名女尸已不再是被佘祥林“杀死”的“张在玉”。她到底是谁?杀害她的凶手又是谁呢?想必大家和我同样有这样的疑问。

    2005年14期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存疑不起诉案件中被不起诉人应有申诉权

    赵维民

    <正>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对于人民检察院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二款规定作出的不起诉决定,被不起诉人如果不服,可以自收到决定书后七日以内向人民检察院申诉。可见,相对不起诉案件中的被不起诉人具有不服不起诉决定的申诉权,然而

    2005年14期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批准逮捕决定书》回执的填写亟须统一规范

    曾水明

    <正>《批准逮捕决定书》是人民检察院在批捕刑事案件过程中,对于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等侦查机关(部门)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认为符合刑事诉讼法规定的逮捕条件,依法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时制作的检察法律文书。《批准逮捕决定书》是检察机关作出的具有法律权威性的重要文书,在填写时,应当统一、规

    2005年14期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公诉人发表公诉意见要有一定的准备时间

    苏荣

    <正>《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三百四十七条规定:“证据调查结束时,公诉人应当发表总结性意见”。在司法实践中公诉人发表总结性意见,就是发表公诉意见书,这是公诉人根据事前审查和法庭调查、证据质证的有关情况,在起诉书的基础上对案件的证据、定性和量刑等方面作出的综合性认定。在法庭审判实践中,法庭调查、证据质证阶段和公诉人发表公诉意见书之间是没有时间间隔的,笔者认为这一现实做法不妥。

    2005年14期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将车辆交由无驾驶证人驾驶致一人重伤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

    <正>编辑同志:去年7月26日某县粮食购销公司以每日租金300元雇用马某的吉普车,运送本公司副经理蔺某及职工张某、石某到基层检查工作。当车行至半路时,马某将车交由无驾驶证的蔺某驾驶,约行驶一公里后,车辆忽然驶出路面,翻入桥下,致乘车人张某受伤。后经交警认定,马某、蔺某共同负本次事故的全部责任。经法医鉴定,张某之损伤属重伤。请问:马某将车辆交由无驾驶证人蔺某驾驶的行为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

    2005年14期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刑拘转劳教后暂时羁押看守所属于超期羁押吗

    <正>编辑同志:唐某因涉嫌盗窃,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公安机关按照规定办理了延长拘留期限至三十日的手续。根据案件情节,公安机关在唐某被刑事拘留的第二十天就向上级公安机关报请

    2005年14期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上诉案件发回重审期间应否变更强制措施

    <正>编辑同志:张某因涉嫌挪用公款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刑期从当年1月9日起至7月8日止。张某对一审判决不服向中级法院提出上诉。就在一审判决刑期将满的前两天(7月6日)收到中级法院“事实不清、发回重审”的裁定书。现张某仍被关押在看守所等待重审。请问:张某在等待重审期间,是否应当变更强制措施。

    2005年14期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