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深刻认识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意义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2005年05期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邱兴隆
1月13日,中国法学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颁奖典礼。荣获第四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的是:海南大学教授谭世贵,武汉大学教授周叶中,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马怀德,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邱兴隆,清华大学教授许章润,四川大学教授左卫民,北京大学教授陈瑞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莫纪宏,外交学院副教授薛虹(女),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卢建平。1月14日,中国法学会举办了"首届中国青年法学家论坛",新当选的十名杰出青年法学家就自己的学术观点进行了精彩讲演,本刊现将其中四位青年法学家关于刑事法治的讲演观点摘要刊发。
2005年05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下载次数:6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左卫民
<正>刑讯逼供是为诸多国际法律文件与我国法律所明确禁止和坚决反对的行为。然而,我国刑事司法实务中刑讯逼供现象却禁而不绝。刑讯逼供现象的存在显示出我国侦查机制的状况落后,直接影响到人权保障与司法公正根本价值的实现。那么,为何这一现象久遭批判却难以杜绝?如何从根本上遏制刑讯逼供行为?我认为,必须深刻反思我们现行的侦查机制,切实推进我国的侦查法治化建设,完成从传统侦查制度向现代侦查制度
2005年05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7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陈瑞华
<正>近年来,贪官外逃带到境外的资金数额令人触目惊心,为此,我国加大了与国际社会合作的力度,2003年12月10日,在联合国高级别政治会议上,我国政府签署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公约》的签署必将为我国完善现有诉讼制度,堵住贪官外逃后路起到积极作用。 一、《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签署,为我国反腐败斗争提
2005年05期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8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卢建平
<正>2003年12月10日中国签署《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表明中国将进一步加大惩腐力度,加强国际反腐合作的意愿。公约的签署,也给我国刑法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参照的范本。
2005年05期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8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0 ] - 赵秉志,左坚卫
某些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具有相当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已达到犯罪程度,有必要通过刑法的手段加以打击和遏制。现行刑法典关于非法行医罪的规定已不能完成这一任务。笔者建议从两个方面对刑法典关于非法行医罪的规定进行修改:(1)删除刑法典第三百三十六条对非法行医罪主体的限制性规定,将该罪主体设置为一般主体;(2)将非法行医罪客观方面的表现明确化,并将非法为孕妇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行为纳入其中。
2005年05期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7k] [下载次数:14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0 ] - 孔璋
我国现行警检关系总体上符合我国刑事诉讼实际和国情,不能用"检警一体化"取代现行的警检关系模式。完善警检关系的总体思路是,明确警检机关分工职责,限制与优化检察机关侦查权能,加强检察机关对侦查的监督与控制。
2005年05期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下载次数:7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刘婵秀
辩诉交易在中国的自发生成有其作为个案的实践特色,它是在特殊案件存疑情况下控辩双方对规则局限性、刑罚个别化观念缺损、价值疏离等程序异化现象的自主克服,也是法律延续生命的妥协之道。现今,"存疑不起诉"条款无法协调社会危害性较大的存疑刑案的各种利益及价值冲突,辩诉交易对此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
2005年05期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6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2005年05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4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晓霞
我国刑事诉讼法面临再次修改,作为现代司法制度重要内容的程序法定原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应该在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对非法取得的证据,不论取证主体是控方还是辩方,都应适用排除规则。在我国法定侦查措施落后且有限的情况下,迫切需要对现代先进侦查措施与程序法定、排除规则实现同步法定化。
2005年05期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佑生,屈学武,周光权,刘树德,胡烨,倪爱静
,杨涛
商业秘密是一种无形财产,侵犯商业秘密的犯罪就是对这种无形财产权的侵害。由于无形财产数额的难以确定,在司法实践中,侵犯商业秘密罪是否存在"未遂",如何认定侵害人的行为"给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这些问题都存在分歧,亟待解决。本刊结合典型案例,特邀专家、学者及实务界的人士就侵犯商业秘密中涉及的疑难问题进行探讨。
2005年05期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立三
<正>案情简介 某国有水电工程公司为了搞活经济、增加收入,于2001年2月份制定出台了《经营管理改革方案》。该《方案》规定:公司职工可以使用单位资质在外承建工程,盈亏由个人自负,公司只按规定比例收取管理费;建设单位支付的工程款应直接汇入公司账户,由公司扣除管理费后再转付承包人。同年8月份,身为该公司经理的赵某利用公司资质承包了一输油、气管线工程,实际由其个人承建并自负盈亏。当年年底工
2005年05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星海
<正>案情简介 2002年7月2日,从事个体经营的刘某与蒋某、石某因经济纠纷发生打斗。刘某受伤后在某市人民医院脑外科住院,诊断结果为头左顶部皮下血肿。后刘某经市公安局安源区分局法医鉴定为轻伤乙级。7月17日,刘某又到市公安局进行法医鉴定,得到同样结论。为将轻伤鉴定为重伤,刘某频频邀请时任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的法医张某吃喝娱乐,在刘某提出作一个重伤鉴定的请求后,张某表示有了医院诊断证明就好运作。刘某遂通过关系找到市人民医院脑外科主任卫某。卫某替刘某伪造了癫痫病历,
2005年05期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炽,王建荣
起诉便宜主义已成为当今世界两大法系国家普遍采用的起诉原则,这一原则也为我国刑诉法所确认。但我国的不起诉制度体现法制原则较强,体现公益原则较弱,因此,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以及轻微刑事案件适用暂缓起诉实为必要。在建立我国暂缓起诉制度的同时,应设置与之配套的制约机制。
2005年05期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k] [下载次数:8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0 ] |[阅读次数:0 ] - 雷建昌,王凉,高晋中
我国庭审中对被告人口供的调查模式兼具英美法系国家交叉询问和大陆法系国家交叉讯问的因素,呈现出复合式的特点。比较两大法系的法庭讯(询)问方式,我国应赋予被告人法庭陈述权、明确交叉询问的顺序和规则、发挥法官庭审询问中辅助性作用、完善对质程序。
2005年05期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下载次数: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韩哲
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因逃逸致人死亡"的主观罪过既包括过失,也包括故意,其中大多数是过失。因逃逸致人死亡与不作为故意杀人罪区分的关键,是看行为人对受害人是否实施了排他性的支配行为。
2005年05期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1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王金贵,柴春元
<正>2005年1月29日,中国法学会组织的"刑讯逼供问题研究座谈会"在北京举行,部分刑事法学界专家和公安、检察实务界人士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代表针对刑讯逼供与人权保障的关系、刑讯逼供产生的原因和相应的对策措施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禁止刑讯逼供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必然要求 刑讯逼供,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作为一种严重侵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法律所
2005年05期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4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邾茂林
我国刑法中现行特殊累犯制度存在三大缺陷:既与社会生活严重脱节,也无法充分实现特殊累犯制度的设置目的,而且还违反了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本文认为应通过三个方面子以完善。首先,应扩大构成特殊累犯之罪的范围;其次,应将多次犯罪纳入特殊累犯予以规制;第三,扩大特殊累犯的主体范围,明确单位也可构成特殊累犯的犯罪主体。
2005年05期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5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孙勇
<正>司法实践中,对于在实施绑架勒索过程中又当场劫取被绑架人财物的行为,有的司法机关以绑架罪一罪定罪处罚,这种做法近年来又不断在刑事理论上得到确认。笔者认为,将绑架勒索过程中又当场劫取被绑架人财物的行为以绑架罪一罪定罪处罚(以下简称"一罪论")是不正确的,它违背了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和刑法的基本理论,会直接导致适用法律和量刑上的严重偏差。正确的做法是:对于在绑架勒索过程中又当场劫取被绑架人财
2005年05期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潘晓云
<正>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规定,拘留犯罪嫌疑人最长期限为三十日。但在办案实践中,侦查机关对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犯罪嫌疑人,拘留期限自查清其身份之日起计算。也就是说查不清犯罪嫌疑人真实身份,可以"无限期"地拘留,适用的法律依据是公安部1998年5月14日《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以下简称《办案程序规定》)第一百一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即"犯罪嫌疑人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在三十日内不能查清提请批准逮捕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拘留期限自查清其身份之日起计算"。
2005年05期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金石
<正>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关于被告人举证期限的规定,以致被告人不论在案件侦查过程中,诉讼进行中,还是在诉讼终结后,都有权随时提出证据。这种被告人可以随时提出证据的方式,被称为证据随时提出主义。实行证据随时提出主义原本是大陆法系国家的传统及特征,由于证据随时提出主义所产生的弊端,在大陆法系国家,证据随时提出主义已被证据适时提出主义所取代。 允许被告人随时提出证据,从追求案件客观真实的目的而言,具有合理性。但片面强调客观真实,允许被告人无限期提出
2005年05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福谦
<正>我国1997年刑法没有规定吸毒罪,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关于禁毒的决定》,是我国打击毒品违法犯罪的重要法律依据。该决定第八条规定:吸食、注射毒品的,由公安机关处15日以下拘留,可以单处或并处200元以下罚款,并没收毒品和吸食、注射器皿。吸食、注射毒品成瘾的除进行处罚外,予以强制戒除,进行治疗、教育。强制戒除后,又吸食、注射毒品的,可以实
2005年05期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5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杨秀莉
<正>由国家工作人员一方利用职权为他人谋利益,由其亲属(通常为夫妻)一方收受他人财物的共同受贿案件中,国家工作人员与亲属之间往往事先订立攻守同盟,一旦案发,国家工作人员为了逃避罪责,而辩称自己不知亲属收受了他人的财物,自己为他人办事是出于公心,将责任推到亲属身上;收受贿赂的亲属为了使国家工作人员免受法律追究,而谎称没有告诉,把责任包揽起来。由于主观明知作为
2005年05期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熊皓
<正>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条第四款规定:"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该条款是有关存疑不起诉的规定。存疑不起诉是"疑罪从无"原则的重要体现,是检察机关公诉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存疑不起诉的实质条件是证明犯罪事实的证据不足,作出存疑不起诉的具体情形包括:1.犯罪的四个构成要件缺乏必要的证据加以证明;2.用
2005年05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耿西平
<正>我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危害公共安全罪,属严重刑事犯罪,此类犯罪对社会、对公民的人身、公私财产的危害极大,是打击的重点。但在对本条全面理解和执行中,由于尚无对"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具体数额标准的司法解释,而此标准又是对行为人是
2005年05期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夏勇,欧先明
<正>在缓刑罪犯的考察责任主体上,1997年修订的刑法第七十六条明确规定: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而1996年修正的刑诉法第二百一十七条则规定: "对于被判处徒刑缓刑的罪犯,由公安机关交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考察"。笔者认为,刑诉法第二百一十七条应尽快作出与刑法相一致的规定,否则会存在如下弊端:
2005年05期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云峰
<正>我国是一个国土面积广大,森林覆盖率低,人均林木占有量低的国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犯罪分子受利益驱动,盗伐、滥伐案件时有发生,在各类刑事案件中占有相当比例。在这些盗伐、滥伐案件中"数额较大"的案件占绝大部分,在判处刑罚时有近三成案件缴纳罚金适用缓刑,而且这三成中有近一半由于各种原因少缴或缴不上罚金。犯罪分子给国家、集体造成的损失难以弥补,而且没有受到实质性制裁。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增设缓
2005年05期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童德华
<正>一、问题的提出 在英美刑法理论上,一个人只有同时具备了行为和心理态度两个方面的基本要件,才能承担刑事责任。前者属于客观或者外在的犯罪要件;后者属于主观或者内在的犯罪要件。但是,这两方面的要件对于犯罪的构成来说,只是必要而非充分的,因为最终刑事责任的认定,还必须排除特定的免责或者正当条件,即刑事辩护事由(criminal defenses)。 一般而言,刑事辩护事由包括正当化事由(jus-tification)和宽恕事由(excuse)。既然是两种事由,那么它们在内涵上、外延上以及在刑法中的机能显然是不同的。但是有英国学者认为,"就目前的法律现
2005年05期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8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